第十任所长 包信和

  包信和,男,汉族,1959生于江苏省。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复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7-1989年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1989-1995年获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马普协会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1995年至今,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能源基础和战略研究部部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2000年8月至2007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9年4月至2014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8日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研究员主要从事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发现次表层氧对金属银催化选择氧化的增强效应,揭示了次表层结构对表面催化的调变规律,制备出具有独特低温活性和选择性的纳米催化剂,解决了重整氢气中微量CO造成燃料电池电极中毒失活的难题。发现了纳米催化体系的协同限域效应,研制成碳管限域的纳米金属铁催化剂和纳米Rh-Mn催化剂,使催化合成气转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实现了甲烷在80℃条件下直接高效氧化为甲醇的反应;创制了Mo/MCM-22催化剂,使甲烷直接芳构化制苯的单程收率大幅度提高。在煤经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颠覆了传统的F-T过程,从原理上完全避免了水分子参与,被国内外同行誉为“煤转化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其研究成果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包信和研究员发表论文400余篇,申报国际、国内专利近百件。199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为1996-2000年度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现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中科院-BP“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项目中方首席科学家;任J. Natural Gas Chem.主编,《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催化学报》、《化学物理学报》和《物理化学学报》副主编,以及Surf. Sci.、Appl. Catal. A等13个国际、国内杂志编委;第二十六、二十七届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