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琪 沈春蕾 刘万生 发布时间:2014-01-07
来源:中国科学报
大连化物所所长张涛
历经60多年发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一直提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把二者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坚持两个面向,坚持两手抓,有效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与相互促进。这与国家、中国科学院提出的要求高度吻合。
“目前,针对国际知名科学家为大连化物所‘一三五’战略诊断评估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我们正积极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进一步促使大连化物所提升国际地位与影响,进一步促进大连化物所为国民经济、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1月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该研究所新年之际的一项重要工作动态。
一个多月前,中科院规划局组织国际知名科学家对大连化物所进行“一三五”战略现场诊断评估。这是大连化物所推进“一三五”战略两年多以来,迎接的首次“大考”。
经过60多年发展,尤其自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大连化物所始终走在改革前列。“国际专家组对我们‘一三五’战略实施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来自他们的宝贵评审意见与建议。”张涛说。
自觉迎考:
车轮上的办公会
大连化物所迎接的首次大考任务不轻松。
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22名专家在3天之内,对大连化物所“一三五”工作进行了全面“体检”:从科学基础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从一个定位到三大突破,从科研平台建设到人才培养教育等。
实际上,为了在短短3天内将大连化物所饱满的工作呈现出来,全所上下准备了近一年时间。
去年2月底的一天,大连化物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奔赴长兴岛新园区,准备召开务虚会议并了解新园区建设工作。
就在前往长兴岛的路上,张涛接到了中科院机关打来的电话,询问大连化物所是否参加国际评估工作。他回忆道:“在车上,所领导班子立即就此召开办公会议,每位所领导发表意见。”
尽管大连化物所对自身“一三五”战略推进情况一清二楚,但是研究所更希望通过向国际专家展示“一三五”工作全貌,让专家作出诊断,“评头论足”,听他们对大连化物所未来发展提出的建设性意见。
“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应充分利用。”因此,所领导班子迅速达成一致:参加!
车轮上的办公会一有定论,大连化物所便启动了迎接大考的准备工作,这成为2013年该研究所的重点工作之一:各科研团队一边要保持十分的劲头不断攻坚克难,另一边必须对自己所参与的“一三五”工作梳理头绪,作足应考准备。
自信从容:
建言建议最动听
专家认为,作为国内一流研究所之一,大连化物所在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都取得了突出进展。
在科学研究方面,大连化物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代表性的工作有:气相及表面反应动力学研究,催化剂新概念,光解水研究,生物分析以及痕量环境污染物监测技术。同时大连化物所具有非常强的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展,直至将技术商业化的能力,打造了以甲醇制烯烃(以下简称DMTO)和全钒液流电池为例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业化技术。
大连化物所自身的“一个定位”是能源,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
“而我们最想听到的是他们给出的建议。”张涛说。例如,大连化物所“三个重大突破”之一的能源相关基元反应中重大科学问题。
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国际专家认为,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经多年的研究,大连化物所在气相及表面反应动力学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研究深入研究了三原子、四原子以及多原子反应机理。这些实验方法及理论研究也拓展到了光催化应用领域,对于如何从本质上理解氧化物表面光解水反应过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在大连化物所长兴岛园区兴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将大大提升中国在能源等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实验水平”。
国际专家给出的建议是,该领域的研究应该将气相反应动力学中取得的有益成果拓展到燃料燃烧、硫化物和氮化物的生成、大气污染物生成等重要反应中。
专家组还建议将传统的同步辐射回转加速器或者自由电子激光和光谱学结合起来,将光解水领域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应用到广义的液/固反应中。
另外,国际专家还认为,大连化物所通过多年努力,建设了一支优秀的青年人才队伍,但是青年人才的视野与角度还需要不断拓展。
“因此,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通过为人才提供更大的平台与机会,引导青年科学家逐步做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张涛表示。
自我调整:
未雨绸缪促发展
实际上,国际评估只是大连化物所自检自查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全盘审视,继续集全所之力推动“一三五”战略实施,真正推动研究所可持续发展。
例如,大连化物所的科技处、重大办定期对“一三五”项目进行检查、汇报,所领导班子必须及时了解“一三五”进展,并及时为各项目解决难题。
如果科研团队急需科研经费,所长基金等便启动快速通道让经费及时到位;研究团队缺高端人才,研究所便会在人才政策上给予一定程度倾斜;而正建设得热火朝天的长兴岛园区,不断有大科学仪器与科研场地完工并投入使用,为科研人员提供攻坚克难的“长枪与大炮”。
全所上下共同努力,大连化物所“一三五”战略实施状态不错。但是,大连化物所的脚步却并没有因此慢下来。
“三个重大突破”已历经几十年积淀,其中,基于我国缺油少气的现状,煤的资源化利用以制备化学品和燃料显得非常重要,DMTO技术是化物所的巨大成就。能源相关基元及催化反应中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已达到全世界前沿水平,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研究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可预期,‘三大突破’在未来3~5年内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科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大连化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布局‘七个重点培育’。”张涛表示。
如果大连化物所依然布局现在已有基础的一批项目,那么未来发展可能会遭遇更大挑战。因此,大连化物所挑选的是二三十年后,将对国家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批项目。“一些重点培育项目已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影响,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张涛表示。例如太阳能光—化学能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利用技术等。
大连化物所不断历练,已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所,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方面都有所体现,始终保持研究所处于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进“一三五”顺利实施的道路上扎实推进。
一直以来,大连化物所倡导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二者之间“相互欣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这样的辩证关系在大连化物所积淀了几十年,传承了几代人。
“遵循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关系的认识,大连化物所能够面向世界提升水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拿出重大成果。”张涛对此充满信心。
短评
齐头并进效果更佳
历经60多年发展,大连化物所一直提倡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把二者作为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坚持两个面向,坚持两手抓,有效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融合与相互促进。这与国家、中国科学院提出的要求高度吻合。
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技术之源;应用研究是基础研究成果引发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途径。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一碗水端平,这其中充满了思辨的力量,坚持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既有利于将应用研究中遇到的科学问题研究透彻,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实在贡献,又使得基础研究视野更为开阔,促进学科交叉,拿出掷地有声的原创性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从科技自身发展的趋势来看,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周期日益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加深、界限日益模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大连化物所也正是基于对科技发展规律的把握,在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方面走在了前面。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4/1/28224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