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炼油废气里“淘宝”上百亿
这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四十余件
李晓佳 本报记者 阎红 2009-01-10
来源:大连日报
大庆中蓝石化年8万吨干气制乙苯装置。 (大连化物所提供)
获奖项目:FCC 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获奖名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完成人:徐龙伢、郭奇、李淑红、王清遐等
十几年之前,人们经过许多大型石化企业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被称为“天灯”的一根根高大的烟囱上冒出熊熊火炬,那是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被点燃了,废气的专有名词叫干气。说它是废气,因为当时没有合适的技术将干气转化成化工产品,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富含乙烯等多种组分的宝贵资源被烧掉了。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干气制乙苯成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天灯”逐渐消失了。
2003年9月大连化物所“FCC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工业化试验完成后,基于该技术经济性与先进性,近几年迅速转让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化集团下属企业及民营企业共计14家单位,形成了年产106万吨乙苯规模。在国内外以稀乙烯为原料生产乙苯的技术中,大连化物所和抚顺石化分公司等单位开发的干气制乙苯技术是唯一获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技术。以目前市场价格算,已技术转让的企业干气制乙苯装置满负荷运转,年销售收入超过130亿元,利税超过30亿元,年减排因干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00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成果已获得第一届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大连市专利金奖等多项奖励。
乙苯和苯乙烯是生产聚苯乙烯和共聚树脂的重要原料,1999年该项成果立项时,国内乙苯需求量162.5万吨,进口102.7万吨,对外依存度达63%;另一方面,当时我国催化裂化加工石油超过8 千万吨/年,副产干气约400万吨/年,其中含乙烯60万~70万吨/年。虽然石化行业副产干气中大量乙烯急待转化利用,市场对该技术需求强烈,但由于乙苯生成能耗和成本较高,催化剂寿命短,经济效益差,在抚顺石化公司完成工业化试验和在大连石化公司工业化应用后,未能得到进一步推广转化。
大连化物所徐龙伢研究员介绍说,为优化利用干气资源,降低乙苯生产能耗和成本,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大连化物所提出以开发新型低温高活性烷基转移催化剂为突破口,开发新一代干气制乙苯技术。2003 年9月,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采用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技术的6万吨/年干气制乙苯工业装置顺利开工运行,催化剂的各项反应性能均优于设计和合同指标,为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该技术通过开发抗杂质能力强和低温下活性高的催化剂,以及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优化组合新工艺,解决了干气资源的直接利用的难题,为我国石化行业副产的500余万吨/年的干气中稀乙烯资源(100余万吨/年)的利用及乙苯的生产提供了一条先进的技术路线,提高了石油资源利用率,有效降低了乙苯的生产能耗和成本,减少了乙苯生产对我国紧缺的纯乙烯资源的依赖。这项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中国、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授权专利40余件,打破了国外乙苯生产技术垄断,推动了乙苯生产核心技术升级,大幅降低乙苯生产能耗和成本,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
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干气制乙苯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将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和转化,促进我国油气资源的优化利用,带动乙苯和苯乙烯产业链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
http://dlrb.dlxww.com/gb/news/2009-01/10/content_259353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