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能源汽车走在路上
2009-09-15 08:52:27 来源: 辽宁日报
新能源公交车整齐亮相大连夏季达沃斯。
在12日闭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 (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257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其中207台为国内自主品牌)密集亮相大连,使得本届夏季达沃斯“绿色形象”格外鲜明。
本次交付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由一汽客车大连客车厂自主研发,节油率为25%,包括10辆纯电动豪华旅游大巴、10辆纯电动微型轿车、70辆混合动力公务车、10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5辆纯电动中巴和62辆混合动力公交车。其中,纯电动大巴车首次在国内重大活动中推出,会议期间主要承担来宾接送工作,会后投放到大连交通主干线上示范运行;62台混合动力公交车在年会期间,主要投放在3条公交线路上示范运行。
借力好风大连“绿色汽车”先上路
此次新能源汽车服务夏季达沃斯论坛,不仅是全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我国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试运行,涵盖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项目之一,还是提升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形象,促进汽车产业技术升级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行动。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此次夏季达沃斯成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新起点,大连试点工作在全国起到表率作用。
当前,大连以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平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整车方面,一汽集团节能与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已于6月在大连开工建设,两年内将形成3000台的年生产能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大连保税区项目已签约,将达到2万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改装、组装年生产能力。在研发能力方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决定在大连设立分中心;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正在建设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一汽启明大连海通公司正在建设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车身总线控制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正将现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与整车技术研发平台改建成重点实验室;大连交通大学也在筹建电池研发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长远打算大连力拼新能源汽车
此次夏季达沃斯展现了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新成果,开创了国内公务接待和旅游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先河。大连市也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大连为何如此力拼新能源汽车?
据了解,近年来,大连市机动车数量以每年12%至15%的速度增长,猛增的机动车不仅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也带来了尾气污染等不良后果。目前大连市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空气污染物总量的50%左右。因此,大连市2008年启动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项目,今年2月被国家确定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与推广的13个试点城市之一。
大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8年至2010年,在3条公交线路、3个旅游景点投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客车进行示范,投放500辆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出租汽车,到2010年,政府采购的公务车辆中混合动力汽车不少于100辆,提供100辆插电型轿车为来连游客提供租赁服务;第二阶段从2011年至2012年,扩充公交车、出租车的数量,同时鼓励和促进相关部门优先购买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保证24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大连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目标是建成两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培育两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建设两家整车整装厂,形成百家相关企业集聚、两万辆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大连市将从工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列支3000万元支持研发平台、产业项目发展,推动大连成为我国北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与创新基地。
很显然,出于对未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长远考虑,大连市将“宝”押在极具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上。
最大难题无法大规模量产
“绿色”前景很美,但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尽管在国家政策和政府资金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取得了很大突破,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
国家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才开始不久,对其深度的战略研究和具体的研发还远远不够。以纯电动汽车为例,时下影响其普及竞争的有两大瓶颈,一是性能、价格;二是充电基础设施。他说:“三五年之内,纯电动汽车只要能在独立型车上实现,并开展小规模示范推广,就是成绩。而真正意义的普及恐怕需要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目前还没有找到大量生产的途径,这恐怕是最大的难题。 ”至于混合动力汽车,现在市场上购买成本高、使用费用高。很多消费者算过账,一辆混合动力汽车使用10年的费用比普通汽车省不了多少钱,有的甚至还高出很多。
归根结底,这都是不能大规模量产(批量生产)的结果。为举办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大连市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公开招标。本次招标的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品牌生产的新能源车可量产的实在太少,很多市场上已有的新能源车目前还无法达到量产能力。该项目的采购本意是面向全国,希望尽可能多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前往投标,这样才能保证大连新能源汽车应用中心对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作出准确的评估。然而成熟可量产车型基本上是合资品牌,且往往价格过高。
大连新能源汽车应用中心曾与一家电动车自主品牌生产企业联系,并十分看好该车型,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无法大规模量产。从全国来看,虽然在工信部道路车辆企业和产品公告已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有近百个车型,然而量产仍然是困扰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当然,这也是国家设立“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的原因所在。
实现突破需政府企业用户三方合力
如何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此次在大连中标的国内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讲述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造性能好、老百姓买得起的新能源汽车,这个是最核心的目标。但对于产品,首先应是各种动力平衡发展,在车型的选取上也要从低端、中端到高端,不同类型的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此外,还要具备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生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支撑整车开发的周期,成本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他说,如果企业拿出性价比较好的产品,如果政府对配套的基础设施支持力度比较大,而且媒体和用户能够很关心、很支持,这三个因素结合助推,新能源汽车就会加速发展。从目前看,国内几大本土品牌在满足产能,包括核心零部件方面把握是非常大的。但这些产能是否可以支撑市场实际的发展需求,包括老百姓或者政府公务系统的购车,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努力。
该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国家财政部已经出台了新能源补贴政策。例如,根据补贴标准,搭载BSG技术(怠速熄火技术)混合动力车型可享受4000元/辆的补贴。根据计算,该车燃油经济性能可提高10%,按一年行驶10万公里,6元/升的油价计算,平均一年可省出6000元,这对于出租车行业的确是一个喜讯。
事实上,从2007年1月1日起,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用财政资金实施政府采购时率先实行 “绿色采购”,在购买公务用轻型汽车时只能选择已经通过环保认证的汽车品牌。 2008年,这一“绿色采购”扩大到全国范围全面实行。今后3年中央将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
http://news.lnd.com.cn/htm/2009-09/15/content_84542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