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严谨的化物学风 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
作者:张一峰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9-20 21:24:9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所。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 广大科技人员逐步形成“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追求一流”的“大连化物所精神”。在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大连化物所人将这一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除了继续在所内树立良好的学风、营造民主的学术氛围外,还通过知识创新工程的实践,在全所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所内处处洋溢着团结拼搏、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学风民主又不失严谨
大连化物所之所以能在60年的科研历程中创造出一批批成果,很重要的是得益于一直倡导的自由民主、严谨务实的学风。1962年,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大连化物所的前身)在青岛举行会议。会上,根据国家战略目标的转移,讨论了大连化物所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规划,成为一次充分发扬民主、自由精神,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盛会,开创了大连化物所良好的学术民主、学术争鸣的传统。
大连化物所的林励吾院士是我国第一代博士生导师。他经常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碰到师生学术观点不一致时,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更不强迫他们服从自己的观点,而是建议学生按照自己的观点先作实验,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再进行讨论。就是在这样一些貌似小事的问题上,林励吾先生逐渐培养出学生在学术上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林先生说:“我从来没有觉得学生对、老师错,是件‘掉链子’(即丢面子)的事。”
在倡导学术民主的同时,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同样保持着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学术态度,对待科学不弄虚作假,踏踏实实地搞研究。当年的老所长张大煜先生,每天晚上到实验室,在具体指导大家作实验的同时,还帮助整理数据,谁要是漏记一个数据,都会受到严厉批评。2002年,美国Bell实验室造假事件曝光后,副所长李灿院士要求科研人员引以为戒、严于律己,增强自身科学道德修养,追求“用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的境界。
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每一次取得突破的实验结果,他们都要多作几次重复实验,或者在其他实验装置上再作一次,决不允许没有原始数据的实验结果出现。
创新文化建设主旨鲜明内容丰富
1998年,中科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创新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五大目标之一。大连化物所在这方面可谓“目标明确、内容丰富”,通过积极开展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形成了广大职工、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文化建设的文化氛围,确立了“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的战略目标和创新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走出了一条与科技创新融会贯通的文化创新之路,使得一个本来就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老研究所更增添无尽的活力。
2006年是大连化物所奠基人之一、老所长张大煜院士诞辰100周年。所领导班子以此为契机,通过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深入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其中包括邀请我国著名传记作家徐光荣执笔撰写《张大煜传》;建议中国催化学会设立最高成就奖——中国催化成就奖,并冠名“张大煜奖”。在2006年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上,“张大煜奖”举行了首届颁奖活动。大连化物所内还设立了张大煜讲座基金,先后邀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沃尔夫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N.杰尔,两院院士闵恩泽等著名科学家来所作学术报告。这些活动让全所职工和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传承、弘扬大连化物所精神对于建设创新和谐、世界一流研究所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大连化物所组织开展了多项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学习讨论活动,促进全所同志在思想上形成共同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共识,并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工团各司其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体系;已召开的5届创新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共收到应征研讨论文357篇;同时,在所报《化物生活》开办创新文化副刊,集中宣传报道所内创新文化建设活动,至今已累计出版58期,共刊发各类文章600余篇,成为大连化物所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
今天,当你走进大连化物所时,会发现一项文化品牌活动——“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广为人知并深受欢迎。这是大连化物所进入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后,在所内创办的新的创新文化建设阵地。讲坛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非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为主要内容,邀请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通过专题报告和讲座的形式,进行开放式报告和交流,坚持每月举办一次,目前已有著名企业家柳传志,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郭曰方,国家一级作家徐光荣等人先后做客讲坛。
此外,大连化物所还通过演讲、朗诵、主题征文等形式,激发全所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文化建设。例如,以“登上科技高峰的人”为主题,采用老一辈科学家的先进事迹为素材,在青年职工和研究生中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以“科学·文化·人生”为主题,采用中科院著名诗人郭曰方的诗集《精彩人生——人民科学家颂》为素材,开展诗歌朗诵活动;以热情讴歌改革创新成果为主题,组织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知识创新工程1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展演活动等。
从2004年开始,大连化物所设立了年度冠名奖,以表彰那些在某方面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对此,大连化物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包翠艳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冠名奖的设立,在全所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只要你在某一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所里都会给予表彰,号召大家来学习你在这方面的成绩,而不是再像过去那样,要求年底被评为先进的人员必须是‘完人’。通过这一举措,已经在所内形成了客观公正的价值体系和良好的科研氛围,并得到了广泛认同。”
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促进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和科技创新人才的辈出。在知识创新工程的10年间,大连化物所有1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励,有30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奖励,共申请专利1868项,有2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同时,大连化物所的科研工作环境和条件也不断得到优化和改善,相继建成了具有现代化实验室和先进仪器设备的航天催化大楼、激光大楼、生物大楼以及正在建设的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大楼和新的研究生大楼等。一个环境优美、颇具现代气息的大连化物所科研园区正以一个崭新面貌屹立在大连星海湾畔。
展望未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微不足道,但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发展史上,这60年却凝聚了几代科技工作者用满腔热血写下的光辉篇章!在已经到来的21世纪,世界的科学技术将更加迅猛地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大连化物所在已有的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和生物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战略,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的总体要求,锐意创新,协力攻坚,严谨治学,用更加辉煌的成绩迎接下一个60年!《科学时报》 (2009-9-21 A2 国内)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 |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sbhtmlnews/2009/9/224145.html?id=22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