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烯烃 : 搅动产业变革的黑马 ?(中国化工报2010-10-13)

  作者:陈继军 发布时间:2010-10-13     

  来源:中国化工报 

  中化新网讯  继我国相继开发成功了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并顺利完成万吨级工业化试验后,今年8月8日,采用国内技术的神华包头60万吨/年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又成功生产出聚丙烯、聚乙烯终端产品。这使我国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与产业化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各地建设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热情也在升温。粗略统计,目前各地在建拟建的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总产能已经达到1200万吨,另有近10套百万吨级二甲醚项目计划改为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如果这些项目全部实施,我国甲醇制低碳烯烃产能将达1800万吨,与目前国内烯烃总产能相当。

  各地热上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状况,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不久前,国家工信部组织专家组对各地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对西部富煤省区建设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水资源、环境容量、生态情况等支撑条件进行了重点调查,其调查结果将成为国家布局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的主要依据。

  甲醇制低碳烯烃,在“十二五”中,能够成为搅动产业变革的一匹黑马吗?

  打破垄断的突破口

  “由于石油路线往往是1000万吨炼油配套100万吨乙烯,而我国90%的炼油化工又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等少数企业手中,导致我国烯烃行业成了事实上的垄断行业。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志辉对CCIN记者说。

  据吕志辉介绍,作为一种危险化学品和基础化工原料中间体,国家对烯烃的生产、经营、进出口都有严格的限制。多年来,我国烯烃的生产、经营、进出口业务几乎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控制,加之炼化能力有限,使得我国烯烃长期产不足需,年供需缺口达2000多万吨。其中,最常用的基础化工原料聚丙烯、聚乙烯,自给率分别只有67.3%和54.5%。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推广应用后,由于所用原料为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甲醇产品,只要国家政策放开,各地就可根据水资源、环境容量、市场供需状况酌情规划和建设烯烃装置。从目前的情况看,一旦国家政策放开,我国甲醇制低碳烯烃产能3~5年内可达上千万吨。“十三五”期间,甲醇制低碳烯烃产能甚至会超过石油路线烯烃产能,成为国内烯烃市场的主导产品。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甲醇制低碳烯烃首席科学家刘中民博士列出甲醇制烯烃3大优势:其一,甲醇装置没有废气排放,属环保项目。其二,甲醇制烯烃原料甲醇来源广泛、竞争力很强。其三,甲醇制烯烃可大量替代日益宝贵和稀缺的石油资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因此,他认为,无论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还是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打破石油路线烯烃产品垄断格局的角度,甲醇制低碳烯烃产业化都是大势所趋。

  滋养下游产品的源泉

  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哪些化工子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精细化工产业无疑受益最大。”吕志辉说。

  据吕志辉介绍,此前,由于我国烯烃产品严重产不足需,价格高企,且主要控制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手中,使得其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生产成本高,原料来源无保证。而两大集团对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我国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少,不少产品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推广应用后,经营垄断一旦破除,相关企业不仅可以多渠道获得烯烃产品,甚至可以自建工厂,以甲醇为原料生产烯烃,然后用乙烯、丙烯作原料,进一步加工生产乙二醇、丙烯醇、聚苯乙烯、氯乙烯等上千种精细化工产品。这样的趋势,也将迫使两大石化巨头将更多精力转移到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精细化工产品上。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则向CCIN记者透露,由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清华大学、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合作开发的以硅铝磷酸盐为催化剂的固定床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已经完成中试,正在进行工业化试验。一旦工业化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可为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提供更加廉价的烯烃原料,促进精细化工产业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该工艺技术可同时生产烯烃、芳烃、烷烃等十几种有机化工品,如果将其与醋酸、苯或甲苯等原料进一步反应,又会衍生聚乙烯醇、醋酸乙烯、对二甲苯等更多精细化工产品。

  专家们的预测正在变为现实 。

  9月27日,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与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醋酸联产醋酐项目EPC(工程设计、采购、建设)合同框架协议。渭化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会民告诉CCIN记者,渭化集团新建甲醇项目投产后,将建设一套20万吨甲醇制取低碳烯烃装置,形成甲醇—醋酸—醋酐;甲醇—乙烯/丙烯;乙烯+醋酸—醋酸乙烯—EVA等3大主要产业链,以及丙烯—聚丙烯—下游加工和“三苯”等数条副助产业链,所得产品70%以上为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

  据CCIN记者了解,借助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带来的机遇谋划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绝不止渭化集团一家。大连某公司计划以进口甲醇为原料,在江苏建设的两套60万吨/年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其终端产品就是乙二醇、环氧乙烷等精细化工产品;山东一家企业拟上的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终端产品则锁定为异丙醇、环氧乙烷和丙烯酸酯;总投资100亿美元的神华陶氏榆林煤化工项目,其产品包括环氧乙烷、乙撑胺、聚醚多元醇、丙烯酸等2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

  产品结构调整的推手

  受访专家还透露了一个重大信息:甲醇制低碳烯烃将给电石法聚氯乙烯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据了解,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优势不断显现,产能迅速扩张。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聚氯乙烯产量达915.49万吨,产能更高达1781万吨。其中电石法聚氯乙烯在聚氯乙烯总产能中所占比重,已经由上世纪末的不足50%上升至76%。预计到今年年底,电石法聚氯乙烯所占比重将超过80%。

  电石法聚氯乙烯之所以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西部丰富而廉价的煤炭资源和电力资源,以及此前相对宽松的节能环保政策。另外,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带动乙烯法聚氯乙烯成本的大幅攀升,拉大了与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差距,也成为电石法聚氯乙烯快速发展的有力推手。然而,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法规的不断完善,具有“两高一资”特征的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的环保、安全费用以及原材料采购费用大幅增加,其与乙烯法聚氯乙烯的成本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如果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原来难以获得乙烯资源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将很容易获得价格较低的乙烯原料,并通过采用污染小、能耗低的乙烯氧氯化法工艺生产高品质聚氯乙烯,与电石法聚氯乙烯展开竞争。

  “以目前的甲醇制低碳烯烃成本计算,采用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获得的乙烯生产聚氯乙烯,比电石法具有10%以上的成本优势。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的加大,尤其取消高耗能行业原本享受的优惠电价政策后,电石法聚氯乙烯的成本必然会随着电石、焦炭、电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攀升。可以预见,随着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更多聚氯乙烯企业将采用乙烯法工艺,电石法聚氯乙烯产能过快增长的势头将得到遏制,电石法聚氯乙烯所占比重也将逐步减少,直至彻底退出聚氯乙烯市场。”吕志辉这样分析。

  刘中民也直言,随着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推广,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西部电石法聚氯乙烯企业。他说,近几年,西部省份为了发展经济,纷纷建设了大型煤制甲醇项目。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和进口甲醇冲击,西部甲醇难以顺利销往华东、华南地区,导致西部地区甲醇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为盘活当初建设甲醇项目所投入的巨额资金,在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工业化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后,西部省份必然争相上马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实现甲醇和煤炭的就近、高效、高附加值转化。甲醇制低碳烯烃产能的扩张,必然为聚氯乙烯企业带来大量廉价的乙烯原料,进一步降低西部地区乙烯法聚氯乙烯企业的成本,增强其竞争力。与此相反,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电石法聚氯乙烯所需的原料电石、电力、煤炭等价格还将大幅攀升,而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氯化氢、电石渣、废水、废气,都将增加企业的环保压力和环保投入,抬高其综合成本,使其较乙烯法聚氯乙烯原来拥有的成本优势不断缩小,最终反而不敌乙烯法聚氯乙烯,被迫退出市场。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www.ccin.com.cn/ccin/2748/2751/index.shtml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