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经信轩 发布时间:2010-10-14
来源:大连日报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7大新兴产业之一。2008年5月14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我市开始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拉开了大连新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序幕。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约100家,在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膜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
根据规划,我市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大连新材料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基地。以花园口经济区为核心区,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和旅顺北路为拓展区,形成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基地);建立新材料专业孵化器,加速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构造完整的产业链。到2015年,基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数要达到10家,全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总计要达到1500亿元。
产业基础雄厚
自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我市新材料产业一直保持较高增速,产业规模由2003年的44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70亿元,平均年增幅达32%,成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大连是世界最早的发光材料基地之一,形成了从研发到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在燃烧电池的开发技术上,我市具有领先国际的科技优势。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我市有亚洲最大的氟涂料生产基地。在特种钢材领域,我市已形成了以东北特钢集团为代表、以特殊钢为主导产品的生产体系。在纳米材料和膜材料领域,我市主要研究纳米信息材料、纳米能源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纳米发光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等产品和气体膜分离技术、液体膜分离技术。
目前,我市新材料产业已形成了以路明集团、新源动力、东北特钢、振邦氟涂料、宝力摩、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主要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群。特别是花园口经济区,是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区域。2009年,大连花园口新材料项目引进投资总额超过350亿元,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吸引了国内外数十家生产企业和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化工新材料项目。
产业布局合理
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分布在花园口经济区、开发区、旅顺北路产业带和登沙河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作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核心区,主要发展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材料产业化项目以及低合金钢材料、纳米材料和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大连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研发区,由大学、科研机构的研发、中试、培训、产业化基地组成,辅以会馆、生活服务区、居住区、旅游区等服务功能,重点研发燃料电池材料、绿色二次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用材、膜材料等。旅顺北路产业带、大连经济开发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等地,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拓展区,重点发展有机氟涂料、稀土发光材料、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和低合金钢材料,努力打造世界级的发光材料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特种钢材生产基地。
骨干企业突出
我市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骨干企业的作用非常突出。近几年,我市在新材料产业各领域分别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地位的企业,如东北特钢、路明集团、新源动力、振邦氟涂料、兴科碳纤维等。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带动了大连新材料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大连市新材料产业由原来的比较单一的以精细化工材料为主导向以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和膜材料为主的多领域扩展。在这些企业带动下,我市在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部分产品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产业环境良好
一方面,大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连位于承接东北亚新材料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且交往频繁;大连接近东北和环渤海等地区的新材料需求市场,周边的沈阳、长春、天津、青岛等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基地,为特殊钢、发光材料及涂料等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就近的市场。
另一方面,大连已形成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08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建设宁波等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通知》,大连被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发改委在有关通知中指出,各基地所在省市要按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和营造有利于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聚集式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促进高技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为大连市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有利于大连市形成高技术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此外,化工新材料的生产需要原料量较少,但种类很多。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大连市基础石化原料的供应能力和品种将得到极大的丰富,将为下游化工新材料项目的建设提供更加充足的原料保障。
科技资源丰富
大连市拥有一批雄厚新材料研发实力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经过长期积累的科技研发资源对新材料创新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新材料相关的研究室有精细化工实验室、新能源实验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实验室以及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实验室和精细化工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均设立了新材料相关研发机构。这些机构的工作主要处于新材料产业链的上游,同大连市的国家工程中心以及科技孵化机构共同承担了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作用,几乎覆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集成→成果转化的一条完整的创新链。
大连市几家重点的科技企业也建立了同科研院所、工程中心的战略联盟关系,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2010年8月13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签约成立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电池联合实验室,为该领域的发展树立了合作的典范。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dlrb.dlxww.com/gb/news/2010-10/14/content_3179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