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千里马 终会遇伯乐——大连化物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研发启示录(光明日报2015-01-15)

  记者 陈海波 发布时间:2015-01-15

  来源:光明日报

  获得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对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来说,是一个弥足珍贵的肯定。由他牵头完成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在石油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为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保障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油没了怎么办?

  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被视为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有了烯烃,我们几乎可以做所有事情。”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涛表示,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身边的塑料、合成橡胶、电视、冰箱、汽车内部构件等,都要用到烯烃。

  现代生活离不开烯烃,但令人担忧的是,需求越来越大的烯烃,目前主要来源于石油,而石油,越来越短缺。如果没了石油,怎么办?

  “全球都面临原料转化问题。我国缺油少气富煤,以煤代油,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实施石油替代战略,是关系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张涛说,虽然石油可以直接制取乙烯、丙烯,但煤可以提取甲醇,而甲醇理论上可以生成乙烯、丙烯。但现实远比理论复杂得多。甲醇可以生成上万种产物,但怎样才能让它只生成乙烯、丙烯,而不是其他东西?这是技术关键。“甲醇制烯烃是实现煤制烯烃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解决与反应原理、催化剂、反应工艺相关的一系列科学和技术难题,才能取得技术突破。”刘中民说。

  饱受质疑的“千里马”

  1990年,26岁的刘中民博士毕业后进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与同事一起开展甲醇制烯烃的实验室研究。但他们的科研工作备受质疑。

  当时,油价涨停不定。很多人认为,即便解决了甲醇制取烯烃的技术问题,如果油价跌了,石油提取烯烃的成本会比煤制烯烃的成本低得多,谁还会用你们的技术?出现亏损谁来承担?

  刘中民不为所动。油价跌了,科研可以白做,但如果油价涨了呢?而且,从长远看,石油肯定是稀缺资源,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我国应该掌握这项技术。刘中民相信,甲醇制烯烃技术会是一匹“千里马”,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拉起“大马车”。

  1995年,大连化物所完成了“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烯烃工艺”技术年产60吨烯烃的中试试验,甲醇制取烯烃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运用初现端倪。但始料未及的是,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跌,每桶跌至十几美元,他们的设计方案成了所有被访企业的“笑话”。

  创新不怕遇不到伯乐

  2004年,国际油价回暖,刘中民团队不断改进完善的甲醇制取烯烃技术迎来了新的生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陕西省,从这匹“千里马”身上看到了本省潜藏的巨大财富。陕西省政府投资8000多万元,与大连化物所联合开展煤制烯烃的工业成套技术开发。大连化物所还向陕西方面推荐了设计经验丰富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为工艺设计方。三方优势互补,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万吨级甲醇制取烯烃工业性试验装置。此后,大连化物所的甲醇制取烯烃技术成了香饽饽。

  刘中民乐了。“现在有很多企业直接找我们,你们现在做什么项目?是否需要投资?”刘中民说,只要真的是创新,不怕遇不到伯乐。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1/15/nw.D110000gmrb_20150115_9-06.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