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倪思洁 见习记者 郭爽 发布时间:2015-02-01
来源:中国科学报 头版
踩着1月的尾巴,踏着春日的序曲,2014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科学之夜,在热烈的红色背景与璀璨的蓝白色霓虹中开幕。这个夜晚,属于科学,也属于科学家。
红色似热情,蓝色如理性。时间在热情与理性中向前推进,过去一年的光荣与梦想被凝聚、被回顾、被期待。
在一曲柔和的四重奏之后,最先颁发的是“2014年度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这十项进展中,每一项都是由两院院士一票一票投出来的。
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在距离开幕还有40分钟之时,就早早来到了会场。他主持开展的甲烷高效转化研究成果,位列中国“十大”,他本人也入选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两天前我从大连赶到北京,今天刚开完关于先导专项的会议,开完会就赶过来了。”庆典之后,包信和便要赶着晚上9点多的飞机飞回大连。
庆典开始前,看着舞台上正在忙碌着做最后一次彩排的四重奏《春节序曲》节目,包信和微笑着说:“这次‘科学之夜’的活动,不仅有科学内涵,而且很有人文氛围。”
同样早早来到会场的,还有89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作为颁奖嘉宾之一,他将一块块分量十足的奖牌郑重地递交给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项目负责人。
“‘十大’的评选可以鼓舞科学界人士。”张履谦告诉记者,各界都关心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进步,这一评选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把科学普及推到更高层次,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对于此次入选“中国十大”,第一次参加“科学之夜”活动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杨奇颇感兴奋。“这次庆典非常隆重。”杨奇说。
“这是院士评选出来的,很权威,团队能入选‘十大’,我们感到很骄傲。”同在这个团队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主任张继军笑着说。
“十大”的评选旨在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让社会公众更加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从1994年开始,今年已经到了第21届。每年年底,两院院士、科技工作者、新闻工作者都会推荐候选条目。
除国内“十大”以外,“科学之夜”还公布了世界“十大”。在两院院士的评选下,研制出新一代模仿人脑计算机芯片、“菲莱”成功登陆慧星、确认117号元素、基因疗法首次降伏HIV或可促“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等十项世界科技进展,再次以动画形式向公众作出演示。
两项“十大”精彩亮相之后,欢快的琵琶独奏《彝族舞曲》为在场者带来了回味与憧憬。伴随着掌声和音乐声,中科院院士匡廷云走上讲台,宣布了“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一年一度的“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一直本着结合年度热点事件、聚焦科技新闻人物、突出进取精神、强调科技创新、启迪社会思考的标准。要求候选人或作出重大科技创新贡献,或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或在科技传播、科学普及领域表现突出,或在推动企业创新行业生态方面引起社会舆论普遍关注。
“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做科学的方法,应该要对中小学生进行普及,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张履谦说。
包信和向记者表示:这样的活动,对于让公众知道科学家们究竟正在做些什么非常有帮助。
“科学在中国还是‘阳春白雪’,跟民众的距离还是比较远,通过这样的活动,通过媒体,让更多的老百姓对科研人员的工作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施一公研究组的吴申杰博士说。
今年盛典第一次增加了“学术报告”环节。邀请了著名免疫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著名书画家、鉴藏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崔如琢,著名作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乔良,分别从科学、经济、文化、军事四个方面作了题为《中国医学科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国际经济新形势》《艺术家的中国梦》《中国:破解地缘困难须防掉入“币缘”陷阱》的精彩报告。给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知识大餐。
主持今晚盛典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播李梓萌和长啸也感慨道,主持“科学之夜”真的是不一样,给他们许多收获和启迪。“我们明年还来!”
如同往年一样,2015年,仍将是科学界凝聚光荣与梦想的一年,仍将是《中国科学报》为打造“中国第一科学传媒”奋斗的一年,也仍将是《中国科学报》与科学家共同砥砺前行的一年。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5/2/29679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