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爷爷的趣味实验让孩子们动手又动脑——新商报小记者素质训练营走进化物所(新商报2015-5-18)

  文/喜乐 发布时间:2015-5-18

  来源:新商报 

  

  摄影记者季禾子

  “开关开启时,风车开始一直不停地转,随着沙爷爷一声‘见证奇迹的时刻到啦’,关上开关后,风车却丝毫没有停止旋转,实验中的一些现象真的好神奇。”黑石礁小学4年1班的孙茂玮格外幸运,在几百个孩子中,他被沙院士选中成为小小科学家,亲自动手完成了这个有趣的实验。

  周六下午,沙国河院士“趣味科学实验动手又动脑,探索自然奥秘,培养创新能力”的《奇妙的科学实验》报告引爆了开放日的高潮,尽管化物所已经准备了最大的礼堂来接待孩子们,热情的家长和孩子们仍然把报告厅围了个水泄不通。现场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料,但更加让我们惊讶的是新商报小记者们的素质,早早来到礼堂的小记者们耐心地坐在座位上等候沙院士的到来,虽然观众很多,室内温度很高,孩子们依旧饱含对科学的热情。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大气压力是怎么来的?高压静电除尘器是什么原理?很多孩子拿出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笔和本,认真记录了沙院士讲解的科学知识。

  格致小学2年3班的谭睿希今年7岁,从小就喜欢看科学类书籍和漫画的她,今天特意让爸爸带她来参加小记者的活动。她拿着记录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兴奋地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沙爷爷讲的激光器,因为它的应用太多啦,家里上网的光纤就离不开激光器。

  在互动实验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上台,看到乒乓球没有被气流吹跑时,他们好奇地长大了嘴巴;沙爷爷自制的小雷电擦出火光时,他们目不转睛;两个孩子憋足了劲却拉不开小小的戏盘时,大家都爆发出了欢乐的笑声……

  孩子们在沙院士爷爷这场生动有趣的科普报告中究竟有何斩获?请继续关注本周三《教育烟火》周刊。

  化物所开放日接待量创新高

  2天,12个研究室、25个展点、近8000位市民

  化物所开放日接待量创新高

  5月15、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放日活动迎来了历年来的接待人数高峰,在两天的开放时间内,共有来自大连理工大学、黑石礁小学、新商报小记者素质训练营等40余个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近8000名参观者参观。此次是大连化物所举办的第16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也是自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开放内容最多、宣传和接待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

  大连化物所“公众科学日”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展点参观和科普报告。展点参观方面,全所今年共开放了精细化工研究室、节能与环境研究部等12个研究室(部)、25个展点,展示内容既包括国际前沿的科研成果、惠及国民的科技项目,还包括一些能让大家亲自动手的实验演示,如神奇旅程:有机合成过程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研究所的基础和前沿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每个展点都有志愿者负责讲解,观众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今年的科普报告同样异彩纷呈,成为了参观者争相入场的“香饽饽”。在《奇妙的科学实验》报告中,八十高龄的沙国河院士亲手为小朋友们演示激光、静电、流体、大气压等多种科学实验,激起了小朋友们高涨的热情。由化物所在读博士生吕广、罗健和刘晓岑带来的《摩擦与润滑的秘密》、《分子反应的世界》、《神奇的3D打印》三场科普小分队报告同样讲解得生动有趣,场场爆满,研究所还特别为没能进入现场的观众加讲了场次。好多听众听后仍然意犹未尽,希望能邀请科普小分队走进校园,将科学的种子撒到更多的地方。

  市民张先生特地带孩子来参加了化物所开放日活动,参观后他感触颇深地说,“能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非常震撼,也非常有收获,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近科学,走近科学人。”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xsb/html/2015-05/18/content_1152022.htm?div=0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