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小芳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讯 累计申请专利6000多件,2000多件获得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的比例超过90%,授权有效的发明专利超过1200件,2015年在全国科研机构中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率约为20%左右。“十二五”期间,大连化物所签署技术合同累计金额超过13亿元,到款约14亿元,50余项科技成果得到规模化应用,产值近1000亿元。特别是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和“液流储能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交出的漂亮成绩单。
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创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核心是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大规模创造与有效转化运用。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大连化物所在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实践和经验呢? 记者采访了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杜伟。
杜伟说,为了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基础研究,除了发表高水平的文章,还需要在早期进行专利布局,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核心专利,为后期的应用研究及产品开发夯实基础,尽可能地跑马圈地,扩大保护范围。由包信和院士牵头的“甲烷无氧直接制乙烯、苯和萘”的项目,成功实现了甲烷无氧条件下选择活化、零排放、大大缩短了工艺路线等。在Science的文章发表之前,包信和院士与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专员和专利代理人及时讨论开展专利挖掘,进行深入的专利布局,相关技术方案申请了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战略防御和保持竞争优势,进行专利群的部署是十分有必要的。杜伟说,要将所有可能的技术方案都分别申请专利,以形成一个“专利群”。围绕核心技术形成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要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需要申请大量的外围专利,保护自己,打击和防御对手,即能防御也能出击,形成一系列的“专利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这样才能保护应用技术在市场中的顺利转化和运用。例如: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自1991年至今共申请国内外专利400余件,其中已获得授权200余件,外国专利50多件,已经分别进入美国、欧洲、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申请保护,构成了国内外专利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目前为止,DMTO技术已成功投产10套,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该项目获得了曾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专利金奖等多项奖励。
让懂得专利相关知识的人在研发前期就参与进来,对于专利布局是十分有益的。杜伟介绍说,在大连化物所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既是科研团队中研发工作的新生力量,也是团队中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有力保障,他们就是大连化物所的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2008年,大连化物所建立了知识产权专员管理体系,目前已经有18人通过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资格考试,在中科院名列前茅,研究所级的知识产权专员70多人。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工作体系是保证知识产权工作健康运行的关键。
杜伟说,大连化物所成果转化方式有很多,包括专利技术的许可与转让、技术投资、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和增资扩股等过程。2015年科促法正式实施,大连化物所及时修改了对外投资收益管理制度,将科研团队股权奖励从30%提高到50%,考虑到派出人员的顾虑,将所派出人员保留人事关系3年,同时建议设立创业类研究团队等。2015年底化物所与港航基金公司合作成立的“中科港航科学家春圃基金”对于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以及发挥科技在创新引领发展中的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6-04/26/content_126048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