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我心中的那根常青藤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12

  ■李晓佳

  2005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原副书记、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题为《创新三期:文化问题的地位与文化建设的作为》的主题报告,拉开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的序幕。十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文化讲坛一直秉持“传播人文知识,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人文素养,促进科技创新”的宗旨,历经多任主持人呕心沥血的经营,得到全所职工和研究生的持续喜爱。

  不知不觉间,文化讲坛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难以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一根生命力强劲的常青藤,给人希望、给人美好、给人力量……

  用诗歌深情演绎科学家精彩人生的情怀诗人郭曰方,力倡学风建设、增强忧患意识的科学大家张存浩,优秀传记作家徐光荣,联想“教父”柳传志,航天英雄聂海胜、景海鹏,央视百家讲坛清史名师喻大华,华为副总裁宋柳平,化学名家江雷,伪科学斗士何祚庥,地理学家秦大河,创造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生命奇迹的妙手神医凌锋,《防务新观察》特约嘉宾焦国力,还有百余位在人文社科领域颇有建树的名师、学者、报告人,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以自己所承载的文化魅力,在听众心中熠熠生辉,撑起了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14年的星空!他们的报告更像一粒粒种子,通过一期期的讲坛播撒在听众心中,不经意间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一根绿意充盈的常青藤,滋养着我们的心性。

  2005年底,也许是冥冥之中的那份喜爱和情怀,我有幸成为文化讲坛首任主持人,作为开创者之一,幸运地让它发展成为研究所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2019年是大连化物所建所70周年,也是文化讲坛创立的第15个年头,十几年转瞬而过,如梦如烟,但彼时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依然记得,包翠艳副书记为了邀请和确认文化讲坛首场报告人的忙碌身影;

  依然记得,怎样费尽心思寻找听众需求的报告,并设计丰富多彩的报告形式;

  依然记得,诗歌朗诵会的辛苦培训、排练和台上台下感动的泪水;

  依然记得,在所内首次引入社交礼仪与形象塑造内容的讲座时,听众那渴求的目光;

  依然记得,听众在缕缕茶香中的沉醉,在面对自己亲制的缤纷花艺时的欣喜;

  依然记得,为了满足听众对经济危机知识的渴求,2008年前后组织的5场精彩经济形势报告;

  依然记得,文化讲坛3周年生日会现场弥漫的巧克力芳香和听众的阵阵掌声;

  依然记得,张涛所长那句“一定要做好航天员来所这一期”和舞台上冯埃生副所长那酷似老主持人的娴熟“首秀”;

  依然记得,礼堂爆满的听众和沙国河院士那专注的眼神;

  依然记得,依然记得许多许多……

  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化,2009年8月28日第39讲《心向太空》成为我在文化讲坛创业和3年成长的一个完美句号。回想那3年,我感受不到辛苦和劳累,只有一份美好和愉悦常驻心间,谁说热爱不是最好的动力和老师啊!十年来,尽管我不再是文化讲坛的主持人,很多报告也无暇聆听,但我的心始终不曾离开……

  依然记得,继任主持人田丽在电话中与报告人确认后的喜悦;

  依然记得,她为了一次晚场的报告在夜幕下风雪中的奔波;

  依然记得,主持人孙洋准备每一期报告时的兢兢业业;

  依然记得,报告结束他对观众的真诚道白:文化讲坛,有你才精彩!

  依然记得,自己每每发现好的报告和线索,都迫不及待地找到主持人去推介的心情;

  依然记得,看到讲坛那一期期蔚蓝色的海报,内心涌动着自己孩子一步步长大一样的感动!

  创业难,守业更难!但我已经欣喜地看到:后生可畏,后生可慰!

  谨以此文祝贺大连化物所70年的光辉历程,祝大连化物所文化讲坛常青!

  作者简介:

  李晓佳,女,1967 年 11 月出生,现任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会常务副主席。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11/351025.shtm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