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煤炭报》
发布时间:2020-07-04
一些科研机构正利用专长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
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逐渐肆虐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想起该研究所17年前开展过的一项研究工作。17年前正值非典期间,医务工作者须穿上好几层防护服抵御病毒。就在那时,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催化材料吸附灭活病毒的设想——病毒种类繁多,但相互之间的结构和组成特征相似且相对明确,它所包含的蛋白质、核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没有一般的有机物小分子稳定,易于水解或氧化失活。因此,能有效活化有机物小分子的催化材料可以破坏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也就是实现对病毒的吸附灭活。
由此,大连化物所紧急调集催化、生物分析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开展材料设计合成、筛选、细胞毒性及灭活病毒性能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从100多种按催化剂设计理念快速合成的材料中选出典型样品。经多次实验验证后,所选材料被送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进行非典病毒灭活实验,最终被证实具有直接吸附灭活非典病毒的作用。虽然大连化物所争分夺秒展开研究,并快速实现预期目标,但研发出来的催化材料并未能在控制非典疫情中发挥作用。
而今,大连化物所重启了17年前的灭活病毒催化材料研究。然而,研究成果对灭活非典病毒有效,对新型冠状病毒是不是同样有效?如何将催化材料应用于实际?都是未知数。为了得到答案,大连化物所研究人员模仿空气成分做了多次模型试验。
得益于17年前取得的研究成果,这次实验进展迅速。今年3月,大连化物所研发出可吸附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催化材料,并用 RNA、DNA等做了多次病毒研究试验,在实验室证实其对病毒有灭活作用。随后,该材料很快被送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验证。
在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灭活实验环境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浓度为 5微克/毫升,远高于实际生活场所中的病毒致病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大连化物所送来的材料具有直接吸附灭活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灭活效率达到96.5%至99.9%。该材料可在无纺布、蜂窝状以及金属网状结构化载体上担载,应用于个人体外防护、空气净化消杀等多个领域。
刘中民介绍,目前该材料已完成单釜吨级以上生产,与生产企业合作制成的口罩、空气净化器等标准化产品经相关机构检测,具备吸附灭活病毒和细菌的作用。吸附灭活病毒防护服、吸附灭活病毒涂料、用于轨道交通的空气净化系统等产品正在开发中,该催化材料有望用于更多生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