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06
连组轩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许晓楠
长期以来,针对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需求,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究应用,已成为国际高技术竞争的新热点。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先锋所带领的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环境友好的储能电池,不断推进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发展。“我们的事业,能源的未来。”李先锋带领着储能技术研究团队为我国的储能事业不懈奋斗。
李先锋,200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06年-2009年在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务委员、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自2009年加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团队以来,李先锋致力于开发储能电池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及电池系统设计、优化、集成技术,工程化开发与应用示范。他重视基础与应用融合、坚持产学研用并行发展。结合自身基础和理论研究,成功突破了目前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关键材料——膜材料的技术瓶颈,首次提出了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离子筛分传导”机理,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液流电池用非氟离子传导膜材料,打破了该领域膜材料的国际垄断,突破了液流电池关键材料与核心技术瓶颈,这一成果对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李先锋接任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一职,以“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 推进国家新能源发展”为目标,带领团队在储能技术领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基于自主研究开发的关键材料和电堆等关键技术,大连化物所与融科储能合作实现技术转化,在国内外已成功实施了包括全球最大规模的5MW/1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国内首套5kW/5kWh锌溴单液流电池储能示范系统等在内的30余项商业化示范工程。其中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国家示范项目一期已全面开工建设。同时,还突破了铅炭电池关键材料及批量试制技术,自主研发的长寿命铅炭电池储能应用示范系统于2019年在大连成功投入运行,实现了从储能发电到用户侧,从基础到应用的转化过程。
近十年来,李先锋团队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部委、中科院、省市级以及院企合作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科技部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等。团队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多项科技奖励,“液流储能关键材料与新技术”入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标志性重大进展成果。
作为一名科研管理工作者,他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大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支稳定、具有核心竞争力、布局合理的研究团队。团队现有成员80余名,其中,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人,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职称以上科研人员16人,培养的研究生中4人破格入选“大连化物所优秀青年博士人才”。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20-08/06/content_157075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