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1-03-06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6日电(石朕 记者 吕东浩) 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既是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体现,也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在需求。”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呼吁跨领域系统化布局,加快推进“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与能源资源的种类、利用方式和利用总量直接相关。”刘中民说,我国成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国家,根本原因在于能源及其相关的工业体系主要依赖化石资源,要达到“碳中和”国家,必须重构能源及相关工业体系从高碳向低碳化、绿色化突破,形成先进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体系。“挑战前所未有,任务异常艰巨。”他表示。
“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需要突破各领域众多关键技术,更需要破除各能源种类及各能源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在刘中民看来,跨领域系统化布局,创新空间巨大,并将带来巨大的总体节能减排效应。
鉴于“碳中和”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刘中民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跨领域综合交叉的“碳中和”重大科技专项,发挥国家体制优势,超越领域限制,加强全局性顶层设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形成全面支撑我国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的技术体系,推动我国能源体系及工业结构全面升级。
“‘碳中和’目标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指望通过一期科技专项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刘中民提出,应同时部署和加强战略研究,理清总体发展思路和技术路线图,以指导长期发展,同时注重及时总结跨领域专项的成功经验,促进新型创新体系的构建。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www.rmzxb.com.cn/c/2021-03-06/28025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