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研究团队:20年坚持自主创新 “阳光”照进现实

  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1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

  以太阳能为动力,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甲醇,用以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循环发展。甘肃兰州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正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这是全球首套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迈出了将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液体燃料工业化生产的第一步。这个项目采用的技术工艺,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带领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研究团队。

  1983年,李灿考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0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2004年荣获世界催化领域最高奖——国际催化奖。2008年当选国际催化理事会主席,这是亚洲科学家第一次获此殊荣。作为在专业领域功成名就的顶级科学家,李灿本可以继续从事自己已经打下坚实基础的研究领域,但是他却没有。在不惑之年,李灿敏锐地捕捉到全球能源发展形势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把研究方向瞄准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科学利用,带队组建了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研究团队。

  长期以来,人类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占主导的能源结构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问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团队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李仁贵说:“我们国家能源的进口依赖度非常高,石油依赖度超过70%。如果不发展一些新能源,我们的能源命脉就很可能要掌握在别人手里。更重要的是,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我们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储量最丰富的能源。只有把太阳能发展利用好,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好。”

  用太阳能替代化石能源,这是一个被科学家称为“圣杯”的世界性难题,但是李灿认准了这是一条利国利民的道路,便一往无前地走下去。2001年,在全球范围对太阳能科学利用关注不多的情况下,李灿在国内率先启动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研究,即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清洁的燃料和化学品。这项被称为“液态阳光”的探索之路,万般艰辛、荆棘无数——没有团队就从零组建;没有前期基础,就一步一步摸索着前进;数不清实验失败了多少次,李灿和他的团队成员们从一个清晨忙碌到下一个清晨,实验室的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

  20年星辰沧海,不负枯荣。2020年1月,“液态阳光”项目终于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套规模化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甘肃兰州新区试车成功,这一示范项目的成功投运,意味着“液态阳光”合成技术已得到工业化验证,具备大规模应用推广条件。成果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集成创新了液态太阳燃料合成全流程工艺装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22-01/11/content_1643952.htm?div=-1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