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连日报》 第03版 综合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06
科研人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制备的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谢小芳)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吴忠帅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深圳理工大学(筹)成会明院士,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康宁副教授合作,在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的宏量制备方向取得新进展,为过渡金属碲化物二维材料规模化制备提供了可能性。相关成果4月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审稿人评价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对二维材料宏量制备具有普适意义。
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材料由碲原子(Te)和过渡金属原子(如钼、钨、铌等)组成,其微观结构类似于“三明治”,过渡金属原子被上下两层的碲原子“夹”住,形成层状二维材料,在量子通信、催化、储能、光学等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潜力,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该材料还无法实现高质量宏量制备,阻碍了实际应用。吴忠帅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固相化学插层剥离方法,解决了插层反应速度慢问题,实现了安全、高效、快速的插层剥离。整个插层剥离过程只需10分钟,可宏量制备出百克级(108克)碲化铌纳米片,与液相化学插层剥离法制备量均小于1克比,此方法的产量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利用该方法制备出的二维过渡金属碲化物纳米片制备的溶液和粉体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可作为各种功能性浆料,实现薄膜、丝网印刷器件、3D打印器件、光刻器件的高效和定制化加工等,有望在高性能量子器件、柔性电子、微型超级电容器、电池、催化、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zb.dlxww.com/epaper/dlrb/pc/content/202404/06/content_59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