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第06版 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2
本报记者 吕丽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第25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提前预约的情况下,两天时间累计1万余市民共赴这场“科学探索之旅”。偌大的园区里,各个科研楼前,手持“科学探索护照”的人群涵盖从学龄前儿童到古稀老人;实验台前、展览室里、报告厅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市民们学科学的氛围浓厚而热烈。
从200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各个科研院所每年5月举办“公众科学日”,面向公众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而大连化物所则从上世纪90年代即承担起了公众科普的责任,到今年已举办25届公众日活动(前身叫“开放日”)。截至去年,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次,成为公众了解科技进展的重要渠道,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平台。
大连化物所与共和国同龄,今年建所75周年,公众日的形式和内容不仅更有新意,而且推出的科普产品覆盖全龄人群,让各年龄段的受众都能探索科学之秘,感受科学之美。
好看好玩好学的科普活动 让市民兴致勃勃
公众科学日里,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一进入大连化物所园区就会领到一本“科学探索护照”,里面从“与国同行的起点”到原子能之源,到煤炭的“涅槃”、再到流动的电池等内容,既是大连化物所七十五载科技探索之路的生动写照,也是各年龄段受众依据自身兴趣参与科普活动的索引。
在“科学探索”环节,为让参加活动的受众更为直接地了解我国科技进步的领域及科研方向,大连化物所精选出建所以来16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包括中国的第一桶航空煤油、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等,设置成16个实验参观互动展点。为增强受众的体验感,推出“科学工坊”项目,大小朋友可以动脑又动手亲身体验趣味实验,既可以实现与“纳米世界”零距离,也可以选择用荧光制作十二生肖。
在“科学家面对面”环节,从院士到研究员,用一场场精彩的演讲,以最日常的生活为例,深入浅出介绍“科学是什么”“科学的极限”,《液态阳光》报告、《二氧化碳转化:助力打造“太空家园”》报告,趣味解密如何将阳光装进“瓶子”里以及太空中的二氧化碳如何循环利用。
在“光影剧场”环节,广受好评的歌舞剧《能源之书》精彩延续,呼吁大家节约能源、低碳生活;微电影《科技脊梁·张大煜》首次公映,把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以更立体、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展馆,呈现大连化物所“秉承矢志,化物报国”的历程,“科研画廊”展示2023年的重要科技成果。持续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免费发放了2000份“大连化物所版”元素周期表,生动有趣的呈现并融入了大连化物所特色研究工作,让学习化学变得简单起来。
好玩、好看、好学的各类科普产品,得到各年龄段受众的热烈反馈。在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区,一群小朋友面对升腾着气泡的催化实验发出惊呼,反复观看、意犹未尽。在能源研究技术平台,“原子能之源——重水分离”的观摩和讲解,让学校组团来研学的中学生们兴奋不已,频频发问。在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展区,“液态阳光”科技成果,吸引老中青三代人的目光,认真聆听国际领先技术……
“十几年前我来大连化物所参观过,这次带着孩子来学习,我的新鲜程度仍不亚于孩子,‘国家队’的科普活动果然不同凡响!”从事金融领域工作的张民说,他和孩子兴致勃勃地到各个点位参观、打卡,收获满满。
公开征集科普话题 精心设计互动环节
“为了今天这场讲座,我准备了一个多月时间,有时候晚上都睡不着觉,就琢磨怎么能把科普做得更接地气,讲得更明白呢?”5月17日,在给参加活动的市民做完《科学是什么》的报告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研究员梁波说,把鲜活的、有温度的科普内容带给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举办公众科学日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标。
在做报告过程中,梁波现场演示了传统玩具“竹蜻蜓”、强调了“瓦特改良蒸汽机而非发明蒸汽机”的信息,还现场与观众互动,而这些都是精心设计的环节,以更加轻松、活泼的形式从“科学是什么”引出“科学从哪里来”“如何学习科学”。
面对年龄跨度大、文化背景不同、兴趣点各异的受众,为达到普及科学的目的,增强现场普及效果,大连化物所的科研人员白天专注科研,业余时间精心准备。在“科学家面对面”报告会上,从院士到研究员,都认真撰稿、多次彩排,脱稿完成演讲。公众日举办前,提前向市民征集最想要了解的话题,使科普更有针对性,6位青年学者根据公众的关注热点,分别进行了主题为《用黑煤球也能造酒?》《用飞秒激光如何给分子拍“电影”》《荧光盛宴——璀璨生命奇妙游》《走进能源的世界》《太阳能电池的“前世今生”》《食品安全知多少》的“科学之声”互动。《能源之书》是能源主题原创儿童科普舞台剧,为了吸引孩子们关注、激发科学兴趣,各研究组的科研人员不但兼职演员,今年还在此前的版本上加入舞蹈元素,进一步提高观赏度。一位孩子妈妈在观看后说:“要不是看到演出名单上标注是化物所的工作人员,我还以为都是专业演员呢!”两天的公众科学日活动,大连化物所有500余名各研究组及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其中。
大连化物所表示,从科学普及到科学传播,再到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科研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既要用心做科研也要用情做科普,努力搭建起公众与科学的桥梁,让大家走进科学、爱上科学,深入探索科技奥秘,真切感受科学的无限魅力。
以下是该媒体报道地址:https://epaper.lnd.com.cn/lnrbepaper/pc/layout/202405/22/node_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