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K. Barry Sharpless教授来所访问

  2008年10月15日,来连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生物技术大会”的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院K. Barry Sharpless教授来到我所进行学术访问。

  K. Barry Sharpless教授了解了我所的科研现况,并依次参观了生物技术研究部的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生物质高效转化和组分中药研究组、应用催化研究室的分子筛材料合成与催化应用研究组和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子催化和原位表征研究组, 对各研究组的科研工作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参观过程中,Sharpless教授特别关注了组分中药研究组使用click chemistry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材料的工作。Sharpless教授于2001年提出了click chemistry的概念,我所组分中药研究组从2005年开始进行click chemistry的研究,将click chemistry拓展到了硅胶基质分离材料制备领域,成功发展了基于click chemistry的分离材料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色谱分离材料并且在中药等复杂样品分离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期刊上发表,引起了Sharpless教授的兴趣。组分中药研究组向Sharpless教授介绍了在click chemistry方面的工作,并展示了基于click chemistry的分离材料和液相色谱柱。Sharpless教授对click chemistry用于分离材料制备的研究和天然产物筛选样品库及其制备技术非常感兴趣,并且表示了希望今后在材料合成、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和结构改造方面有机会能合作。

  在参观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时,Sharpless教授对分子催化和原位表征研究组将Sharless体系催化剂实现固载化表示极大的兴趣和肯定,对在多相手性催化方面的研究表示了赞赏。早在二十世纪80年代初,Sharpless教授报道了在四异丙氧基钛和酒石酸二乙酯存在下,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进行烯丙醇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被称为不对称催化领域划时代的发现,称之为Sharless体系。如今,Sharless体系己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标准方法,使用廉价的手性试剂,适用于各种烯丙醇的不对称环氧化,并兼具较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Sharpless教授在不对称环氧化方面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他与在其它两位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做出杰出成就的Knowels和Noyori教授共同被授予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催化和原位表征研究组采用有机无机杂化的方式将手性酒石酸衍生物嫁接到无机载体的表面上,合成所需的有机-无机杂化的手性Sharpless催化新材料。这样的杂化材料可代替手性的酒石酸二乙酯与Ti(OiPr)4进行配位组成多相催化体系。该多相催化剂对烯丙醇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取得80%的对映体选择性,这一结果与均相的Sharpless体系相近。反应结束后只需通过简单的过滤,即可将催化剂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这也是有机-无机杂化手性催化剂用于烯丙醇不对称环氧化反应的第一个例子。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向松,李灿等Angew. Chem. Int. Ed., 41 (2002) 821)上,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此外,Sharpless教授认为分子催化和原位表征研究组在光谱表征方面具有先进的仪器,这将进一步促进多相手性方面的研究。(文/郭志谋 冯兆池 思捷,摄影/赵艳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