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肖光琰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我所举行

  9月15日,“纪念肖光琰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我所交流中心举行。所长刘中民、党委书记王华、所离退休老同志、部分科研及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出席了纪念活动。这场以座谈会形式举行的纪念活动,表达了大家对肖光琰先生无限的缅怀和追思之情。

 

  座谈会由申文杰研究员主持。刘中民简要介绍了肖光琰克服重重困难,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回国的经历,以及在当年特殊的历史时期所遭遇的不幸。他说:“肖光琰是我所历史上有重要贡献的老科学家,为我所乃至我国的催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这里隆重地召开纪念座谈会,就是为了传承肖光琰所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坚韧的性格品质、乐于助人和自由创新的精神。”

  接着,李文钊研究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肖光琰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回顾了肖光琰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要相结合,为研究所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为了参加新中国建设,1951年年仅30岁的肖光琰辗转回到祖国,从事石油炼制和与催化有关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主张发展铂重整技术,在国内首次开展催化裂化用天然白土评价研究,承担了国家当时急需的“大庆中油加氢裂化制取航空煤油和低凝柴油”任务,开展了页岩油催化裂化研究、硅铝裂化催化剂研究和金属(电子)酸性催化剂双重性研究等工作,为我所催化研究的发展和在国际催化领域的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所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随后的座谈环节中,离退休老同志深情回忆了当年与肖光琰共事的难忘时光,重温了他的科研理念、学术思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回顾了肖光琰对年轻人在科研道路上的指导、帮助与影响,感念其卓越的科技前瞻眼光,深沉的爱国情怀,以及潜心科研、言传身教关心和培养年轻人的宝贵品质,同时也对他的不幸遭遇感到遗憾和惋惜。

  王华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这次举行的纪念肖光琰先生百年诞辰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回顾历史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也从肖光琰身上学到了很多。一要学习肖光琰作为知识分子为国分忧、挺身而出的精神;二要学习他将科学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的科研理念;三要学习他对年轻人学术上的培养和生活上的关爱;四是希望我们的科研人员珍惜现在的良好科研环境和发展机遇。同时,王华指出,我国现在对科技和科技工作者前所未有的重视,希望大家发扬化物所人70年的优良光荣传统,把优秀作为习惯,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压力,严格要求自己,勇于面临挑战,解决国家急需,在我所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过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真正成为党和国家、人民可依靠、可信赖的战略科技力量。

  肖光琰1920年9月15日出生于日本,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他中小学在国内就读,后移居美国,1946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肖光琰1951年回到祖国,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回国的爱国学者;1951年受聘为我所研究员,历任我所第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课题组长,催化应用研究室主任;曾任辽宁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委员,旅大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从事石油炼制、催化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9篇,获多项国家、中国科学院及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1968年12月11日,肖光琰不幸去世,享年48岁。(文/孙彩霞 图/梁潇)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