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利用中性金属团簇实现水分解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簇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2506组)江凌研究员和李刚副研究员团队采用自主研制的红外—极紫外(IR-VUV)双共振红外光谱实验方法,利用中性钒金属双聚体,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

  水分解是一种制造可再生和环保能源的富有前景的方法。由于分散在载体上的金属原子/团簇可提高许多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金属原子/团簇与水分子之间的反应机理,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水分解的微观机制。中性团簇由于缺乏电荷,难于探测和质量选择,实验研究非常困难。因此,实现中性金属团簇与水的反应机理研究是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梦想。

  针对上述挑战,江凌和李刚团队发展了高通量的激光溅射团簇源,利用红外—极紫外(IR-VUV)双共振红外光谱实验方法(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2020),研究了中性钒金属双聚体与水的反应过程。本工作中,团队采用激光溅射和超声分子束冷却技术,制备了中性V2O3H4和V2O4H6产物;将红外激光振动激发与准分子激光器产生的193nm极紫外激光电离相结合,测定了它们的红外光谱。此外,团队还采用高精度的量子化学理论方法,计算了这些产物的各种稳定结构和红外光谱,理论和实验结果高度吻合。研究表明,这些产物具有V22-OH)(μ2-H)(η1-OH)2和V22-OH)21-H)21-OH)2的新奇结构,显示了水分解的特征。理论计算表明,基于V2的水分解在气相条件下是热力学放热、动力学可行。该工作发现了中性金属单团簇基的水分解,为系统研究金属团簇对能源分子的催化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策略。

  相关研究成果以“Size-Specific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Reactions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and Neutral Vanadium Dimer: Evidence for Water Splitting”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物理化学快报》(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我所2506组博士研究生郑会俊。该工作得到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动态化学前沿研究”科学中心项目、我所大连相干光源专项基金等项目的资助。(文/图 郑会俊)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jpclett.3c00637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站内容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备案号:辽ICP备05000861号-1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67号